神經、認知科學與功能性磁振造影
西元1970年前後科學界興起了兩門新穎的研究領域:神經科學(neuroscience)與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兩者從不同角度圍繞著神經、大腦與心智,不僅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更整合了生物、醫學、心理、行為與社會科學的精隨而蓬勃發展(圖一)。美國政府曾將1990至1999年稱作「大腦的年代(Decade of the Brain)」並將神經與認知科學視為國內發展最大的努力目標,全世界亦跟隨此潮流投入許多國家資源,也產生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然而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大腦的奧秘仍無法完全被解開,各國科學家更體會到其觸及層面之廣泛,遂將本世紀稱為「心智的世紀(Century of the Mind)」,並欲投注更多精力來研究這人類科學史上最奧秘的主題。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發明於1978年,此非侵入性的造影方法使醫療診斷有革命性的進步,且三十年來已有多達八位學者因MRI相關之研究與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而西元1990年後出現的功能性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則是另一個跨時代的發明,其原理是利用MRI來測量神經元活動引發之血液動力的改變。
圖二、中、南、東台灣跨校合作學校分布圖
透過此新興的神經影像方法,神經與認知科學之研究進入了新的紀元;全世界紛紛成立研究專用的MRI中心(表一),如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Center for FMR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杜克大學(Brain Imaging and Analysis Center, Duke University, US)及密西根大學(FMRI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德國福萊堡醫學中心大學(M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Cente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Freiburg, Germany)和英國倫敦大學(Trust Centre for Neuroimaging,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及牛津大學(Oxford Centre for Functional MRI of the Brain, University of Oxford, UK)等。亞洲近年來亦跟進歐美的腳步,不僅有教育機構所專設的MRI設施,如韓國的嘉泉醫學科學大學(Neur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Gacho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Korea)與日本的京都大學(Human Brain Research Center, Kyoto University, Japan);亦有官學合作的腦科學研究中心,如由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利根川進 (Tonegawa Susumu)主持的「腦科學綜合研究中心」(Riken Brain Science Institute, Japan),即是與琦玉大學(Saitama University, Japan) 合作營運MRI服務單位(Support Unit for fMRI)。
中心名稱 | 所屬單位 | 成立時間 | 成員人數 | |
---|---|---|---|---|
Oxford Centre for Functional MRI of
the Brain (FMRIB Center) | University of Oxford, UK | 2005 | Director/Faculty | 5 |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 20 | |||
Research Scientists | 20 | |||
Support Staff | 20 | |||
Student | 20 | |||
UC San Diego Center for fMRI | UC San Diego, US
| 2002 | Director/Faculty | 7 |
Staff | 6 | |||
Post-doc | 7 | |||
Student | 3 | |||
M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Center
|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Freiburg,
Germany | 2001 | Director/Faculty | 3 |
Staff | 3 | |||
Study Team | 4 | |||
Functional MRI Laboratory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 | 2001 | Director/Faculty | 6 |
Staff | 7 | |||
SStudent | 6 | |||
Trust Centre for Neuroimaging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 | 2004 | Director/Faculty | 18 |
Staff | 25 | |||
Post-doc | 38 | |||
Student | 15 | |||
Human Brain Research Center (HBRC)
| Kyoto University, Japan | 2000 | Director/Faculty | 7 |
Staff | 2 | |||
Post-doc | 7 | |||
Student | 9 | |||
Brain Imaging and Analysis Center
(BIAC) | Duke University, US
| 1998 | Director/Faculty | 44 |
Staff | 13 | |||
Post-doc | 3 | |||
Research Assistants | 13 | |||
Student | 10 | |||
Neur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NRI)
| Gacho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Korea | 2004 | Director/Faculty | 9 |
Staff | 14 | |||
Post-doc | 5 |
心智科學大型研究設備建置及共同使用服務計畫
有鑒於此世界潮流,行政院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於民國99年開始推動「心智科學大型研究設備建置及共同使用服務計畫」,以國家資源輔助國內之學術機構,設置MRI等人類腦部活動偵測儀器、充實國內人文與社會科學所需之研究設備,進而提升其學術水平。成功大學透過與中、南、東各大專院校之跨領域合作(圖二)而成立團隊,以堅強多元的研究陣容、絕佳的環境資源與服務貢獻的決心,成為南台灣唯一獲得此計畫補助的單位。本團隊除了致力籌備MRI設備建置與使用服務之提供、爭取校方支持籌畫成立「心智研究與影像」中心(表二),更配合設計相關課程與各類訓練以培育跨領域之研究人才。本中心將以提供儀器服務為出發點,配合技術指導、人才培育,並透過跨校與跨領域的學術合作,推動中、南、東台灣的神經影像與心智科學研究。
項目 | 經費來源 | 補助額度 | 補助年度 |
---|---|---|---|
研究設備(磁振造影系統與相關軟硬體設備) | 國科會 | 近7000萬元 | 99年~101年 |
空間建築配合款 | 成功大學校務基金 | 近2400萬元 | 100年 |
空間建築配合款 | 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頂尖計畫 | 近600萬元 | 100年 |
本中心旨在提供台灣中部以南之各大學暨研究單位使用MRI的需求,並規劃各式相關課程與技術支援團隊,幫助儀器使用者將其研究理念做良好的實驗設計,以增進跨領域的學術發展與應用。MRI之應用逐漸從臨床醫療的範圍擴及心理、認知與行為領域,近年來更被用於探索社會、教育與經濟等人文科學之議題。因此,本中心之成立將吸引各領域之研究人員前來使用且提出豐碩之學術發表,成為加速我國未來心智科學領域發展的一大推手。